40年,深圳如何一步步“生长”成充满创新魅力的大都市?新华网思客联合中科星图,通过数字地球geovis,带你感受深圳成长的“速度”与“激情”。
3分钟,见证深圳生长的力量
深圳,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入海口处,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边毗邻香港。
蛇口-“成长的起点”
从高空俯瞰,蛇口与香港隔海相望。这里拥有众多深水港湾,最适宜发展工业、建设港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它带来了非同寻常的发展机遇。
改革的浪潮将蛇口推向了时代最前方,这块2.14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成为深圳改革开放播下的第一颗种子。
建港填海的“开山炮”在深圳蛇口炸响(资料照片)
1979年7月8日,中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蛇口工业区破山开建,蛇口滨虎崖下的一声雷鸣,拉开了深圳建设的帷幕。
在这里探索出的“蛇口模式”对后来深圳特区的发展和内地的全面开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试验成果。
1979年与2020年蛇口工业区卫星对比图
深南大道-“深圳第一路”
到1994年,全长25.6公里的深南大道全线贯通,沿线与48条南北方向的道路交汇。
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80年代的深南大道(原为深南路)(来源:光明日报);下图为如今的深南大道(来源:视觉中国)。
几十年来,深南大道的建设随着深圳城市版图逐渐扩展。如今它作为“深圳名片”,成为这座城市崛起之路上最好的印记。
中英街-80年代的“购物天堂”
与深南大道的“速度”及日新月异相伴,80年代,很多深圳的商业故事诞生在“中英街”。
这条窄窄的街道,连接着深圳和香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免税优势,成为“购物天堂”。
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
二十岁不到的深圳,在时代奔涌的科技潮流中下定决心:将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和物流业发展为城市的支柱。
1991年,深圳科技工业园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次年明确提出“高新技术产业立市”的目标。
1998年,在深圳最中心的位置,华强北路和深南中路交汇处的华强电子世界拔地而起,一颗科技的种子开始萌芽。
伴随着日后pc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华强北更是问鼎“中国电子第一街”。从小小的电子元件到高精尖前沿产品,这里成为深圳电子产业通往全球产业链的起点。
前海-“特区中的特区”
2010年,作为经济管理线的“二线关”成为历史,深圳特区进一步“扩容”。
深圳改革开放规模迅速扩大,也使得“特区不特”的问题逐渐凸显。
此时,深圳将目光回到了蛇口,前海应运而生。
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逐步把前海建设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2015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成立,“特区中的特区”由此而来。
前海十年,这块15平方公里的土地从一张白纸成为我国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区域,是粤港澳大湾区最浓缩最精华的核心引擎。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卫星图
这里汇聚了世界500强企业总量366家,连续两年成为制度创新第一的自贸区。
沧海变桑田,如今这片有“特区中的特区”之称的土地,再次让世人见识了新时代深圳的“生长速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湾区时代到来,深圳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就业、创业者。
2020年8月18日拍摄的深圳市区(无人机照片)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0周岁生日。40岁,对于一个人来说正值壮年,可对于一座城而言,不过初露峥嵘气象。
40年,岁月变迁,沧海桑田。
这座“奇迹之城”将紧随时代浪潮,继续蓬勃生长。
联合出品: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新华网思客、新华网5g富媒体实验室
数字地球欧洲杯在线开户的技术支持: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