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指导、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星图”)主办的2023 第二届数字地球生态峰会在北京顺义召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任务。数字地球作为空天信息产业的重要一环,已经走入百姓生活,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不仅在空天信息技术上进行了全链条科技创新布局,而且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让空天信息产业生态发展正由“大”变“强”。
“数字地球作为打通天上卫星资源与地上行业应用的承载平台,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底座。”北京市顺义区委书记、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工委书记(兼)龚宗元在峰会致辞中表示, 顺义区作为首都重点平原新城,历来的产业大区和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全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前瞻布局数字产业新赛道,全力开拓数字经济“新蓝海”,积极服务数字地球生态构建和产业发展。此次峰会进一步搭建起数字技术和产业发展沟通桥梁,必将有效促进数字地球资源共享和生态共建。
▲北京市顺义区委书记、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工委书记(兼)龚宗元致辞
空天信息是构建空天基础设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各领域、各行业的应用深度融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表示,现阶段,数字地球科学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前沿科技领域之一。不仅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撑,还可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减灾、科技创新、社会经济、教育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未来的发展还会有更多应用。其前行之道还要拓展更多技术应用场景,打造覆盖空天信息全产业链的生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致辞
数字经济提质增效,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杨建华表示,新一代数字技术是当代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带动力最强的科技领域,数字地球产业已经打通天上卫星资源与地上行业应用,是推动我国北斗应用融合与空天信息产业发展重要驱动力。希望中科星图进一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始终坚守科技创新、产业报国,始终坚守聚焦主业稳健经营,始终坚守既要快更要好的高质量发展理念,聚集数字地球产业全链条全生态。
▲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杨建华致辞
“科技创新往往呈现出始于技术、成于资本的定位。”中国证券报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徐寿松表示,四年多的注册制改革实践,让我国资本市场的适配性、包容性显著增强,优质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畅通。以中科星图为代表的一批专注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垄断,助力产业强链的企业登录a股市场,并形成集聚效应,有力推动了科技、资本、产业高水平循环,为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证券报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徐寿松致辞
“科技创新是地理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致辞表示,要推动企业及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缩小地理信息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需要注重多维融合、科技创新、市场驱动和产业协同。有效建立生态欧洲杯手机投注的合作伙伴协同发展机制,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和内外环节,才能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致辞
数字经济已然“进行时”,数字地球已按下“加速键”。中科星图董事长许光銮表示,公司积极探索北斗高分融合的产品型态和应用模式,构建线下、线上产品共创共建、融合发展的产品体系。作为国内数字地球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先行者和领军企业,中科星图制定了集团化、生态化、国际化发展战略,将以数字为钥,开启地球智慧之门,构建可计算数字地球,链接真实世界,赋能千行百业,正从行业应用走向大众应用市场,探索数字消费新生态,激发数字消费新动能。
▲中科星图董事长许光銮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凝晖作《算力网的宏观思考》主题报告
从数字地球到可计算数字地球,皆离不开技术的驱动。中科星图副董事长、总裁邵宗有介绍,学术创新每走一步,都会助推可计算地球的创新之路,这些创新也都将赋能可计算地球的构建。数字地球的演进模式分为数字地球、可计算数字地球、智能地球三个阶段。为实现上述目标,中科星图规划了“三步走”,逐步实现数据上云、计算上云和应用上云。未来还将赋能千行百业,赋能n个行业,让n个行业赋能n个终端。“我们希望可计算地球今年能够赋能两万家企业,要让大众像用水用电一样使用空天基础设施,打通空天信息触达大众最后一公里。”
▲中科星图副董事长、总裁邵宗有作《从数字地球到可计算数字地球:技术驱动下的生态构建》主题报告
可计算数字地球对促进中国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这个构筑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鼎力配合、携手同行。峰会当天,中科院空天院、中科曙光、中科星图和海光信息四家机构/企业分别进行签约,深入生态合作,彼此将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自身在数字地球、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数据分析与应用、算力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强强联合的效应,共同推动我国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为我国数字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战略签约仪式
▲星图地球智脑引擎 geovis earth brain新产品发布仪式
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图地球”)常务副总裁唐德可介绍,遥感卫星是人类与外太空的链接载体,犹如眼睛般不知疲倦地从太空对地球进行观测。其收集回来的数据是宝藏、财富和资源。但它需要复杂的解译才能被实际应用到各个领域。多源、大规模的影像数据是普通计算机难以胜任的,自动化程度低、成本高、解译效率低是横亘在海量卫星遥感数据分析的难题。针对这些难题,星图地球通过在云端全面打通高性能澎湃算力底座、海量鲜活的算料资源、先进的 ai 算法模型等核心要素,重磅推出旗舰标杆级地球智能计算产品——星图地球智脑引擎 geovis earth brain,真正意义上实现“地球万物皆可计算”。星图地球智脑引擎产品经理马斅良现场会嘉宾进一步展示解读了geovis earth brain产品核心能力。
▲星图地球常务副总裁唐德可作《人工智能时代重塑数字地球内核geovis earth brain产品发布》主题报告
▲星图地球智脑引擎产品经理马斅良解读产品亮点
据悉,通过密集型“智能计算”,星图地球智脑引擎 geovis earth brain 为用户提供“三大能力”支撑——地球数据智能处理能力、地球信息智能感知能力、地球场景智能重建能力,并向互联网用户开放各类计算能力接口,便以快速构建云上应用为地球科学研究、遥感行业应用、大众日常生活等提供高质量的时空内容服务。与此同时,数据汇聚更全面、时空计算更高效、信息解译更准确、平台开放更灵活,星图地球智脑引擎 geovis earth brain 拥有的上述四大产品优势,能全方位满足用户对时空大数据的各项应用需求。
“当前,数据获取手段和速度增长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孙显表示,小型化、低成本、高时间分辨率卫星星群目前已成为趋势。深度学习和遥感相结合,显著降低了专业应用门槛、催生了全新的应用模式。数字地球的典型创新应用目前已涉及典型目标识别、大区域精细分类和城市建筑物精细重建,与数字地球融合推动行业应用,持续提供数据与基础模型服务,还将继续赋能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推动全链路遥感下游应用智能化转型,面向认知需求打造可推理、可预测的数字地球,持续提供基础服务。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孙显作《空天•灵眸大模型的数字地球创新应用》主题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院研究员朱贵伟现场解读了国外天基对地观测领域最新发展情况。他认为,智能网云是打破信息“烟囱”和“壁垒”的可行手段,是未来对地观测应用发展的重要方向。统筹加速推动我国国家太空体系发展,要围绕体系建设、技术架构、标准规范开展顶层设计,采用模块化开放体系架构理念,聚焦综合运用,整合优势力量与资源,促进多元投入、多方合作,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院研究员朱贵伟作《国外天基对地观测领域最新发展》主题报告
“虽然我国超算系统、超算中心、超算应用软件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超算和超算应用的发展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振南在会上介绍,国家超算互联网基本形成技术先进、模式创新、服务优质、生态完善的总体布局,对科学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升,有效支撑原始科学创新、重大工程突破、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
▲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振南作《建设超算互联网,推动超算生态发展》主题报告
数字地球让大家看世界越来越清楚,这背后是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国家水网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不均衡、区域性缺水问题突出的必要路径,也是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设施。” 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建云表示,国家水网工程的建设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撑。数据信息是国家水网安全、绿色、智慧建设和管理的基础,知识平台是国家水网精准、高效、智慧调度和运行的关键,而数字孪生是国家水网智慧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抓手。
▲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建云作《国家水网呼唤数字技术》主题报告
随着数字地球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产品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政务管理、智慧应用与民生科技等方面均“落地开花”。北京大学时空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程承旗表示,点域问题、数据库主键问题、对象计算问题是目前地球全域空间多部门空间底座标识多样、多数据库联通难、多对象空间计算算力要求高等问题的本质原因,也是地球空间数据底座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基础性问题。“我们的解决思路是把地球点坐标,发展成域坐标,把面向对象的数据底座发展成面向时空的数据底座。”
▲北京大学时空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程承旗作《北斗网格助力数字地球生态发展探讨》主题报告
在人类所接触到的信息中有 80%与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有关,地球空间信息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货和车。数字地球不仅包括高分辨率的地球卫星图像,还包括数字地图,以及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的信息。除了个人日常出行外,数字地球技术在政府部分、科研机构以及商业企业中都有大量应用场景。
万物互联,点亮数字生活,“数字”触角日益延伸至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随着数字地球进程的推进,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深入探讨、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在下午举办的圆桌对话上,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著名军事专家、央视特约评论员杜文龙,中科星图副董事长、总裁邵宗有,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军工与新材料团队首席分析师黎韬扬共同围绕“数字地球,是否会成为数字经济新增长极?”全行业所关注的热点进行深入地专题探讨。
会议期间同步举办了kol直播逛展等活动,多样化的会议形式还为供需双方创造更好面对面机会,搭建灵活互动、深入交流、促成合作的良好平台。本次峰会吸引千余名海内外嘉宾共同参与。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中国测绘学会、中国证券报、遥感学报等单位的二十余个新媒体平台进行同步直播,吸引20万余网友在线观看。